电针抗抑郁研究的模型探讨
【 摘 要】 目的:探讨电针抗抑郁研究适宜模型的选择。 方法: 选用**实验方法, 观察去甲肾上腺素毒性实验小鼠的死亡率、5-羟色胺酸甩头实验小鼠甩头次数。 用改变环境条件的方法, 观察悬尾实验小鼠悬尾的不动时间和通过慢性应激模型观察开野实验大鼠的活动性及检测糖水实验糖水的摄入量。
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电针不能降低去甲肾上腺素毒性实验小鼠的死亡率,不能减少 5-羟色胺酸甩头实验小鼠的甩头次数;但能减少悬尾实验小鼠悬尾的不动时间;慢性应激模型中,与模型组及模型束缚组相比,电针组和百优解组可明显增加开野实验的垂直运动次数及糖水的摄入量。
结论: 针刺对抑郁症的实验研究应选择改变环境条件诱发的抑郁动物模型进行,**诱发的抑郁模型可能是不适宜的。
【 关键词】 抑郁 慢性应激 电针 动物模型
抑郁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抑郁为主要症状的一组心境障碍或情感障碍, 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
同时, 抑郁患者还伴有严重的**倾向。 该病已在我国**经济负担排名中占到**位,为 6.2%。
抑郁症目前的**方法主要是****, 过去以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和三环类抗抑郁剂为主, 近年来发展了以百优解
( 盐酸氟西汀)为代表的 5-羟色胺能抗抑郁剂。 由于抑郁症是多系统病变, ****多针对单靶点进行,长期应用疗效降低,且有严重的毒副作用和过量的危险性。
而针刺**抑郁症在临床实践中已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具有整体调节的优势,且无毒、副作用。
目前进行抑郁研究的动物模型主要有两大类,**诱发的抑郁动物模型和改变环境条件诱发的抑郁动物模型。
许多学者从**研究的角度对这两大类模型进行了评价。 但针刺的作用机理不同于**,所以要开展针刺抑郁的研究首先要选择符合针
刺作用原理的抑郁模型。 我们选择了**诱发模型中的去甲肾上腺素毒性实验和 5-羟色胺酸甩头实验及改变环境条件诱发的抑郁动物模型中的小鼠悬尾实验和慢性应激模型进行了探讨。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去甲肾上腺素 ( Norepinephrine, NE)由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提供,5-羟色胺酸 ( 5-hydroxytryptophan,5-HTP)由美国 Mp 公司提供, 盐酸帕吉林 ( hydrochloric pargylin)由美国 Sigma 公司提供,阳性对照药百优解由英国礼来公司提供。 韩氏 ( H ·A ·N ·S)LH202 型电针仪由北京华卫产业开发公司提供。 雄性昆明种小鼠及 SD 大鼠由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清洁级。
1.2 电针方法
按动物选**谱选取相当于人体解剖部位的印堂穴和百会穴, 它们为针刺**抑郁症的常用穴。平刺进针,
接电针仪, 大鼠、小鼠电针频率均为2 Hz,小鼠进针深度为 0. 2 ~ 0.5 cm, 电流强度为0.2 ~0.3 mA,大鼠进针深度为 0. 5 ~ 1 cm, 电流强度为 0.6 mA,以头部微颤为宜。 由于 “ 百会” “ 印堂”穴相距较近,在电针操作中需要注意避免短路。
1.3 去甲肾上腺素 ( NE)毒性实验
将雄性昆明小鼠 ( 18 ~ 22 g)按体重随机分为 3组,空白组、百优解组、电针组, 每组 10 只。 百优解组给药量为 2.6 mg / kg,按 0. 2 mL / 10 g 灌胃, 每日 1次, 连 续 给 药 1 周。 电 针 组 每 日 电 针 1 次, 每 次20 min,连续 1 周。 各组于第 7 d 电针及给药 1 h 后皮下注射 NE ( 12 mg / kg) [ 2],**浓度为 1.2 mg / mL,
然后将小鼠置于塑料笼中, 自由饮水、 进食。 48 h后,观察各组小鼠的死亡数。
1.4 5-羟色胺酸 ( 5-HTP)甩头实验
动物及分组、 百优解给药及电针方法同 1. 3。第 7 d 腹腔注射盐酸帕吉林 100 mg / kg,30 min 后针刺组电针 20 min,1 h 后百优解组灌胃给药, 再过 30min,尾静脉注射 5-HTP 10 mg / kg [ 3], 并立即放入 24cm × 15 cm × 15 cm 的小鼠箱内, 累计每 5 min 内小鼠的甩头次数,共测定 25 min。
1.5 小鼠悬尾实验
动物及分组、 百优解给药及电针方法同 1. 3。第 7 d 针刺和给药 1 h 后, 采用由亚搏APP·官方网站(中国)v2.78IOS下载/Android通用版/手机APP提供的悬尾实验系统装置测试 记录各组小鼠的悬尾不动时间。
1.6 慢性应激模型
造模方法:根据文献方法改进 [ 5], 取 SD 大鼠 50只,体重为 160 ~ 180 g,通过开野实验将水平运动次数加垂直运动次数不足 30 次或超过 120 次的大鼠剔除,然后按体重随机分组, 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百优解组、模型束缚组 (
由于选择慢性应激模型,电针同时会对大鼠产生束缚的应激刺激, 为了避免因此而造成的误差,我们加设了模型束缚组,造模同时给予大鼠与针刺相同方式及刺激时间的束缚)、电
针组,每组 10 只。 造模动物全部孤养, 接受 7 种不同的应激刺激 21 d,包括冷水游泳 ( 10 ℃,5 min)、夹尾 ( 3 min)、禁水 ( 24 h)、禁食 ( 24 h)、电击 ( 电压为 30V,电 击 5 s, 间 歇 5 s 共 进 行 2 min)、 昼 夜 颠 倒( 24 h)、温箱 ( 40 ℃,5 min), 平均每种刺激 3 次。 正常组大鼠每笼 5 只饲养, 不予任何刺激。 造模同时给药及给予针刺** ( 方法同上)。 于第 22 d 进行
开野实验及糖水实验测定。
开野实验方法:按照参考文献,本实验所用敞箱为立方形,高 40 cm,长、宽均为100 cm, 周壁、底面为灰色,该仪器由亚搏APP·官方网站(中国)v2.78IOS下载/Android通用版/手机APP提供,底板在电脑上由Supermaze动物行为学分析软件分成25宫格,将大鼠置于敞箱底面的中心方格内,开始进行测试,每只动物测定 1 次, 每次测定时间为 180 s,记录水平运动次数及垂直运动次数。
糖水试验方法:将大鼠禁水 24 h 后,给予 1%的蔗糖水,加瓶重 250 g,24 h 后称量蔗糖水瓶的重量,计算大鼠在 24 h 内蔗糖水消耗量。
1.7 统计方法
数据以- x ± s 表示,用统计学软件 SPSS 11. 0 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 P < 0. 05 作为差异显著性水平。 NE 毒性实验以百分率表示,进行x2检验。
2 结 果
2.1 电针对 NE 毒性实验小鼠死亡率的影响
表 1 结果表明, 给予亚致死量的 NE, 电针组与空白组的小鼠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 而百优解组小鼠死亡率明显高于空白组。
2.2 电针对 5-HTP 诱发的小鼠甩头实验的影响
给予 5-HTP 后小鼠迅速出现了 “ 甩头”动作, 在10 ~ 25 min 之间甩头的频率达到了高峰。 由表 2 可见,电针组小鼠的甩头次数与空白组无明显差异,而百优解组可以显著增加 5-HTP 诱发的小鼠甩头动作。
2.3 电针对小鼠悬尾实验不动时间的影响
由表 3 可见, 在小鼠悬尾记录的 5 min 里, 电针组的不动时间明显少于空白组, 百优解组也可缩短小鼠悬尾的不动时间,同时,电针组与百优解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
2.4 电针对慢性应激模型大鼠开野实验的影响
由表 4 可见, 慢性应激及在慢性应激基础上加束缚刺激均对大鼠的行为产生了影响, 模型组和模型束缚组开野实验的水平运动次数和垂直运动次数都明显少于空白组;
给予阳性对照药百优解的大鼠在垂直运动次数上与模型组存在显著性差异; 电针组对应激模型抑郁行为的影响在水平运动次数和垂直运动次数上都有表现, 即与模型束缚组在水平运动上存在显著差异,
垂直运动次数显著多于模型组和模型束缚组。
2.5 电针对慢性应激模型大鼠糖水摄入量的影响
由表 5 可见, 模型组及模型束缚组的糖水摄入量显著低于空白组;电针组与模型束缚组比较,糖水摄入量明显增多; 百优解组与模型组大鼠相比亦有显著性差异。
3 讨 论
**诱发的抑郁动物模型出现较早, 是根据抑郁症的单胺假说设计的, 多用于评筛具有某专一神经化学作用的抗抑郁药的药理作用。
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之一被认为是由于机体内单胺递质含量减少所致。 具有抗抑郁作用的**可能通过使体内单胺递质含量增多,
从而产生抗抑郁作用。 设计 NE 毒性实验, 给小鼠腹腔注射亚致死量的 NE,再给予受试药。 如果受试药可以增加小鼠体内的 NE 含量,则达到致死量或超过致死量的 NE 可引起小鼠的死亡。 5-HTP 甩头实验与 NE 毒性试验的原理相类似, 不同的是试验给予盐酸帕吉林、5-HTP 引起小鼠甩头动作, 若再给予受试药使体内的5-HT 含量增多时,小鼠在特定时间段内的甩头次数也可增多。
近年来研究发现, 应激性生活事件是抑郁症的明显促发因素,并且认为,慢性、低强度、长期的日常压力是引发抑郁的主要原因。
为此设计了通过改变周围环境诱发动物行为异常的抑郁动物模型。 这类动物模型力图模拟抑郁病人环境诱因, 以异常行为作为观测指标, 进行抑郁病因学的研究。 设计小鼠悬尾实验,给予受试药后,通过观察小鼠悬尾后不再挣扎的不动时间,
来判断小鼠对环境变化引起的绝望心理的持续时间,从而观察受试药的抗抑郁疗效。模拟人的慢性应激刺激设计慢性应激模型, 通过给予大鼠长期的慢性应激刺激, 导致大鼠产生抑郁状态,在造模同时加入干预手段,通过造模后的行为学观察,判断干预手段的抗抑郁作用。
针刺的作用机理不同于**,
针刺对机体具有双向调节作用,通过对机体的良性调节作用,使机体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在 NE 毒性实验和 5-HTP 甩头实验中,针刺的作用应体现为使体内升高的物质含量降低。 但本 NE 毒性实验结果显示, 电针不能改
善亚致死量的 NE 引起的小鼠毒性作用。 我们认为,NE 毒性实验的造模方法, 使体内的 NE 含量迅速升高,而电针不可能迅速阻断 NE 在体内的扩散,从而不能降低小鼠的死亡率。 同样, 在 5-HTP 甩头实验中,迅速地给予 5-HTP 和盐酸帕吉林,使小鼠体内两种物质迅速升高, 电针不能在短时间内完全阻断这两种物质的作用,从行为学上看,不能迅速减缓5-HTP 和盐酸帕吉林引起的甩头行为。 可见这种**诱发的急性实验不符合针刺的作用机理。 而**诱发的抑郁动物模型为急性实验模型,
故推论不适于针刺抗抑郁的研究。 因针刺虽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但存在作用强度和时效积累的问题。
在改变环境诱发的抑郁模型中, 针刺能改善动物对**刺激的反应。 电针通过调整机能平衡,
从而抑制悬尾引起的小鼠绝望行为, 缩短小鼠悬尾的不动时间;电针又可以增强慢性应激后大鼠的活动度,增强其探究行为,同时能改善由于慢性应激刺激
导致的抑郁状态 。
综上结果分析可见, 针刺对抑郁症的实验研究应选择改变环境条件诱发的抑郁动物模型进行,
**诱发的抑郁模型可能是不适于针刺研究的。